青岛市南 > 正文

市南宣讲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题:十年·里院之光

2018-10-22 17:50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0月22日讯 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市南区委宣传部策划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系列专题宣讲,谈变化,说发展,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周围发生的新变化,无处不在的新气象,本期让我们走进一起倾听来自时代里的市南故事……

大家好,我是宣讲员王泰宇。今天我宣讲的题目《“十年·里院之光”》。

斜靠墙面的平板车、带着时光印记的半导体、写满粉笔字的长黑板……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十年·里院之光”行为摄影展在东平路37号老里院院内正式开幕。此次摄影展所展示的照片是摄影师于风亮、张泉十年前所拍,记录了40个家庭搬离里院时的最后留影,对“老西镇”的原味生活状态予以纪念性呈现。

在现场,一个个充满童年味儿的元素,一下子把周边居民的记忆拉回到那个人情味儿满满的里院。“这张不就是拍的咱邻居家,上面的小嫚儿当年还在上中学,现在都当妈了。”看到照片上熟悉的面容,68岁的王树华很是感慨。“当时我们三户住一个院,邻里之间都处得很好。”

然而,由于建筑的年代较久,当年的里院早已破败不堪。空间拥挤、各类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生活环境差……当时,不少居住在里院内的居民都期盼着早日改造。在居民的期待中,2007年,云南路片区改造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5000多户居民搬进了高楼小区,创下了当时青岛旧城改造史上的一项纪录。

云南路片区改造让住在这里多年的老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76岁的林则福提起40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林则福还住在西镇的大杂院内,一家四口挤在只有14平方米的房间内,墙皮脱落、屋顶漏雨,“一到下雨天屋顶哗哗漏雨,得拿脸盆接水,一盆盆往楼下倒。”林则福说,让他最郁闷的是,20多户居民挤在大杂院内,60多人共用一个厕所,每天上厕所都得排队,下雨天厕所还会倒灌,异味熏人。而如今,儿女早已成家,林则福和老伴住进了改造后的云南路小区,居住面积有80多平方米,生活方便了,幸福感大大提升。

40年,不仅居住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周边配套、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林则福说,如今楼下就有农贸市场,附近还有悦喜客来等大型商超,购物十分方便;片区中小学数量众多,孩子上学自然不是问题;交通条件也发生了巨变,从云南路社区用不了十分钟就可以开车上高架,交通四通八达。

此外,街道立足实际情况,还设立了民生大集,每月举办一次,居民可以享受免费的理发、缝衣服、磨菜刀等诸多服务,大伙纷纷点赞。林则福感慨地说,“40年来,老西镇变化太大了,从大的片区到小家庭,都让人感慨万千,都说有国才有家,正是青岛这40年来的快速发展,才让咱们老百姓有机会过上好日子,搭上时代的顺风车。”

“一晃十年,里院承载着老青岛们的生活琐事和岁月印记,那些细细密密的旧事一旦想起,就会感慨不已。这是里院居民们拆迁前的最后留影,也将成为他们离开里院后的温暖念想。于是,就有了东平路37号老里院举办的这场48小时露天影展。”谈起这次摄影展的初衷,摄影师于凤亮表示,他们寄望用这段乍现的时光,让居民重拾邻里之情,重温里院之光。

以云南路街道为代表的老西镇的变迁,不过是市南区西部变迁的一个缩影。全市80%的历史风貌保护区集中在市南区西部老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稀缺性的历史文化、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市南区未来发展的潜力在西部、希望也在西部。未来,云南路片区将搭乘“振兴西部老城区”的顺风车,在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发展老城区地域特色经济等方面,扬帆起航、再创佳绩,为老西镇的发展注入时尚美丽的新活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