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 > 正文

市南宣讲 | “榜样故事”专题:浓浓邮政情 拳拳孝老心

2019-04-11 18:45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4月11日讯 讲述身边故事,传递榜样力量。近期,市南区委宣传部策划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之榜样故事专题,聚焦身边的先进模范、凡人善举、文明风尚,展现新时代里发生的感人故事,营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家好,我是宣讲员王雪,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浓浓邮政情拳拳孝老心》。

王忠伟同志是中国邮政青岛市分公司延安三路投递部的一名普通投递员。然而就是这么一名做着最普通工作的投递员,已连续义务照顾孤寡老人25年。

家住安徽路30号李启明老人经常有包裹和信件,以前包裹需要自己到邮局领取。1994年,王忠伟不经意间见到裹着小脚的老人一个人到营业厅领取包裹却无法将包裹带回家,他热心帮助老人将包裹送回家,从此,王忠伟记住了这个裹着小脚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后来通过热心的邻居介绍,才知道老人的女儿远在美国、外甥在北京,老人自己住在这个8、9平方米的房子里,女儿和外甥经常会寄包裹和信来。从那以后,老人的包裹都是王忠伟从邮局取回送上家门,下班后他还经常过来替老人劈柴、洗衣服、打扫卫生,干完活再买来饭菜跟老人一起吃。时间长了,两人的感情像祖孙一样融洽。1995年春节,不忍心老人一个人孤独地过节,王忠伟决定不回济宁老家。除夕那天,他把老人的家收拾一新,做好了两个人的年夜饭。老人看着几年没有擦过而今却已明亮的玻璃窗,吃着可口的饭菜,感动地直掉泪。自从女儿出国后,她好多个春节都是自己一个人孤单地过,王忠伟给了她久违的亲情。

1996年,王忠伟结婚了。老人的身边没有少一个人,而是多了一个人。他拉上妻子,更仔细更周到地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有心脏病,高血压,还得过带状疱疹,生病住院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女儿无力照料,王忠伟与妻子就承担起全部的生活琐事:一日三餐,看病买药,送饭陪床,洗澡擦身……为了照顾老人,王忠伟学会了使用听诊器、量血压,他们的家也越搬越近,从黄岛路17号,到芝罘路6号,最后干脆在老人居住的安徽路30号大院里租下了一间房子,与老人毗邻而居。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四口之家,彼此关爱。当老人的女儿回到家中看到老母亲被照顾得无微不至,感动地哭了。返回美国后,她将自己的感激之情化为感谢信,寄回了祖国。单位里同事这才知道王忠伟已经义务照顾了老人这么多年。

在工作上,王忠伟同志牢记着“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企业使命。每天早上5点,王忠伟都会准时出现在岗位上,推着装满信件、报纸、包裹、汇票的邮包,风雨无阻。在他的怀里有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许多用户的电话以及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就凭着这个小小的记事本,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从没发生过错投和丢失信件的情况,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例投诉。他还特别留意哪一家有要高考的学生,把这些情况也记在小本子上,等有录取通知书到了,他总是能快速、准确的找到用户家,将录取通知书及时送达。王忠伟对投递服务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对地址不详的信件从不轻易退回,总是带着疑难信件多方打听走访。地址漏掉单元或楼号的,他会挨个单元、楼座去打听;用户不在家,他就跑两遍、三遍;遇到用户搬迁,他就打听邻居、居委会,千方百计找到用户,把信件准确无误的送到,最多的一次,他跑了20多趟。

“哪儿都有好人,这位邮递员大哥的心太好了!”2016年10月的一天,延安三路投递部收到了一封来自居民的感谢信,表达了对员工王忠伟的感激之情。事情是这样的,清晨王忠伟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为千家万户送邮件和报纸。在返程的路上他捡到一个装有30000元现金和各类证件的手提袋,王师傅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返回单位向领导汇报了此事,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找到失主的联系方式,并最终将钱送到失主手中。失主拿到钱包后感激万分,他正在办理出国手续,因为是头一次自己申请签证,难免手忙脚乱。失主感谢地说:“大哥,马上要出国,若是找不到,真的耽误大事了!真的萍水相逢,你一个陌生人费这么大劲找我,让我说什么好。”失主要给王师傅2000元表示感谢,王师傅挠挠头嘿嘿说了声“嗨,你这是干啥,我天天在这条街上跑,不过伸伸手张张嘴的事儿,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干啊。”在对王忠伟同志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未提及这件事情,在他眼里,这原来算不得好人好事,而是理所应当。眼前的王师傅具备一种高度文明的精神境界。

2018年6月份,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青岛举行。对于青岛邮政而言,这既是一场战役,也是一次考验,而投递员就是这场战役中挺在最前线的排头兵。使命光荣,责任担当,王忠伟同志因为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有口皆碑的职业素养成为了核心区投递员中的一员。峰会期间,山东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限行,对本市行政区域内部分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采取单双号限行、载货汽车限制通行时间等临时交通管理措施。为此,青岛地区快递摩托、电动三轮摩托暂时禁行,大部分社会快递公司暂时停业。王师傅所在的延安三路投递部,用最古老、最真挚的步行投递将一个个邮件、一张张报纸挨家挨户送达。6月的青岛并不算热,每天一早4点多钟,王师傅匆匆看一眼家里的老人,早饭都来不及吃就跑到单位,他兴奋地说:“我念书不多,可我一个外地人在青岛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上合峰会是件天大的事儿。你看咱们中国邮政,在这个时候还能投递,这说明啥?这说明在关键的时刻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这个时候咱干一线投递员的必须要瞪起眼来不能出错!不能耽误事儿!”王忠伟拖着一个50多斤的小拖车,肩上的两个投递挎包里装满了《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交通管制期间坚持步班投递,一步一步、一张一张,妥投青岛市区核心区内党报党刊12000多份。他也许不知道,他的这每一步,他的战友的每一步,都为峰会声音的传递默默汲送着一种质朴的力量。

在邮政工作20多年,王忠伟的事迹在同事们之间广为流传,在他帮助的老人所在的街道上,邻居们也都认得这个憨厚的小伙子。起初,他是街坊邻居大爷大妈们眼里的勤快小伙;二十几年坚持下来,他成了街道上左邻右舍爷爷奶奶们教育孩子的最有说服力的传说。社会价值观的弘扬,不在妙语连珠,而在举手投足;不在字里行间,而在身体力行。

他的身上,有爱、有奉献、有敬业、有协作,甚至还有点质朴的傻气。

一个人,究竟能释放多大的能量来灌溉这座城市的温情?

他用25年的时间:

写下了一个故事,

帮助了一位老人,

温暖了十几条街道,

诉说了一种身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