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 > 正文

科技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市南区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2021-08-11 18:18 来源:青岛新闻网政务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8月11日讯 (记者 李金燕)8月5日,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徐州路88号的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一楼展厅内,一头“虎鲸”安静地“浮”在“海底世界”。这可不是真的“虎鲸”,也不是什么道具,而是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海洋生态信息检测,海洋馆表演等。在它旁边的还有一架海上巡检无人机,克服了常用无人机的众多限制条件应运而生。在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像这样的成果还有许多。

如此多的创新科技成果,正越来越多地研发产生并进行转移转化,为生产生活提供更多技术支持。那么在群雄逐鹿的科技时代,青岛市市南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努力为一众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搭建起载体,并通过科技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呢?

服务意识附丽区位优势推动科技资源相互打通

据市南区科技局相关数据显示:市南区辖区内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7家,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等省级科研院所3家。拥有各级创新平台128个,其中国家、省、部级54个。驻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6名。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7个,其中国家级2个。

上述数据彰显了市南区的科技资源优势,也印证了她的极大吸引力。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让这个现代化国际城区成了众多平台与活动的首选,也因此滋养了市南区的经济、人文和科技创新。

“市南区具备全市最好的科研条件,同时教育、医疗、办公环境等对于科研人才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常仁杰告诉记者,“对于研究所市南区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产业转化和科研服务上也非常到位。”该所2019年在市南区成立,主要参与与支持科研项目,并且筛选成果进行转移转化。浦泽海洋传感器项目负责人盖志刚博士同样表示:“市南区给了我们很多的政策支持、场地支持等,而且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方便进行客户对接。”

作为青岛市核心区的市南,有着主城区所具备的“硬件”条件,也同时有“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完备的服务是专业化、高效率、能落地的保障。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成立之初面临着无资金、无人才的困境,市南区政府加强统筹,积极对接与协调,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确保项目推进。

常仁杰表示:我们的平台会聚集大量的科研人才以及顶级的科研课题,不断产生好的产业成果,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在市南区落地和转化,未来研究所将在产业落地与历史贡献上为市南助力。

合作的力量是相互、也是巨大的。市南区充分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而平台带来的成果转化、人才引入无疑也会反哺市南区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已经有山东北溟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慧海鲲鹏项目两项成果落地。其中慧海鲲鹏便是前文提到的海上巡检无人机的研发者,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立足海洋特色创新驱动未来

如果说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是市南区的先天优势,那么立足海洋特色便是市南区瞄准的创新点,并借此蓄势发力。

海洋科技优势是青岛的鲜明特色,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是长期困扰青岛发展的难题。对此,市南区率先全面落实省“1+30+N”创新体系建设意见,充分发挥涉海资源丰富优势,以海洋共同体建设为核心,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坚持市场化导向,提供专业完备服务,加快协同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9月2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山东将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青岛核心区的市南区率先发力,6月17日,全省首个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为特色的海洋共同体孵化器在市南区正式揭牌,水下物联网通讯装备等首批5个项目和青岛金融研究院等6家合作机构签约落地。据介绍,该平台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含路演厅、人才公寓等各类功能室,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海洋科技孵化器总裁冯希祥认为:孵化器的成立是对“海洋强省”战略的落实,也将有力推动海洋成果转移转化。

诚然,海洋科技类企业并不局限于“海洋”,更多的是基于海洋特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教育、文旅等一切有关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五叠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洁雯介绍:“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生态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根据海洋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我们也特别开发了0.25米长的机器人用于教学,并且编制了海洋教辅教材,预计今年年底将会投入使用。”

教育是未来,海洋是未来,科技是未来。市南区将创新摆在了全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引领、数字赋能、场景牵引、开放协同,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坚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四轮驱动,未来将把市南区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交融区、面向全国的新场景验证试验场、面向全国的数字应用先导区、面向北方的新物种企业孵化器。

2020年,市南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36家,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73亿元。这就是市南区科技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直观体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提供载体和服务的市南区,也正汲取成果转化带来的“养料”,并内化成发展动力与活力,带动经济、招引人才、促进生产生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